【110周年校庆巡礼】强化应用重实效 稳步推进促发展
【发布日期:2020-12-18】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莆田市实验小学是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莆田市首批“班班通”应用示范校、第二届全国文明学校。

  近年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经过不懈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四个实现”构建平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

我校在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上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现在:
  1.实现了教室多媒体化。我校54个教学班均配备了集计算机、实物展台、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学校建有全自动高清录播教室一间,多功能演播厅一间,校园电视台设备一套,一校带多校远程教研交流平台2套。两间学生电脑室共配备130台电脑,校园广播系统2套。校园内配备了200多个监控设备,为学校的安全保驾护航。设立信息技术中心,有专门软件开发设备,实现音像剪辑、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等功能,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

2.实现了会议室多功能化。我校会议室已经由普通音响系统,到多媒体投影系统,再到智能电子白板演示系统再到高清电子屏的四级跨越。会议室具备了会议、教学、活动、展示多种功能,是体现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

3.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化。我校构建了五百兆光纤到校园、千兆网络到桌面的高速网络链接。每间教室都安装了无线网络,学校网管中心配备服务器4台,三层交换机3台。全校计算机高速运行,全校师生可实现外网、内网高速访问。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为满足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我们创建了学校网站,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及服务号,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目前校内网络共享信息已经包含音频、视频、文字、图像、课件等多种类型资源。学校内网传输速度已达千兆,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三个措施”多管齐下,提升信息化技术素养

1.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夯实学生信息技术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还举办了各种兴趣小组,开设了“创意电子,趣味编程”、“动漫制作”、“3D设计”、“创意编程”等兴趣小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很好地夯实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



2.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我校一贯重视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派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专门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等。二是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制定并实施《信息技术培训制度》,每学期开学之初,在制定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的同时,我校便把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列为重要的工作,根据“培训在先、重在应用”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希沃白板的使用、PowerPoint、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培训内容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培训方式也是多样化: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培训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3.建设专业技术服务队,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服务。

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没有专业技术支撑势必影响工作。我校现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六人,信息技术人员实行分工合作制,对班级及各部门设备进行维护。学校信息设备出现问题后,由相应电教人员进行维护。

三、“五个方面”落实应用,达成信息化建设目标。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破教育难题,提高教育效益,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我校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从实际出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着力探索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化课程开发和扩展教育范围,主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教研。学校将“在线课堂”应用于教学研究,与“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申报活动有机结合,在录课、现场视频课中应用信息技术。宋璘君、陈妹仔等多位老师获部级优课,林燕芳、陈春燕、陈慧玲等多位老师获省级优课。特别是以我校为主课堂,辐射本市北岸王厝小学、北岸西沙小学、北岸东仙小学三个偏远教学点,进行异地直播互动设备一带三教学,为对接兄弟学校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区域信息化协作起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弥补了对接兄弟学校体、音、美学科教师缺失现象,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就能享受城里的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

  2.开展电子备课和网络教研。随着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了教学业务常规管理的思路,实行网络备课。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大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借助网络高效运转,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在基于网络技术的大集体备课活动中,实现“三个共享”: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反思、共享教学案例。
  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研和师训。我们依托信息化,建设“一刊二坛三网”师训平台:“一刊”指教研室主编的校刊《求索》,主要发表教师教学教研成果,在采编、排版、印行各环节都在本校利用信息设备完成;“二坛”指“教师论坛”和“联研论坛”;“三网”是依托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构建网络教研、集体备课的教研平台。

4.信息技术运用于文体活动、德育教育等。一是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开学初组织学生网络收看“开学第一课”;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冲浪”;适时通过网络了解重大新闻时事等。二是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专门开通QQ号,利用网络交谈这种轻松、快捷、隐秘的特点,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网络交流与学生增进感情,及时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倾向,遇到不方便当面沟通的问题用网络来疏导。三是信息技术很好地帮助我们开展常规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
  5.信息技术网络监控构建平安校园。目前,我校现有学校视频监控网络系统一套,实现校园安全的监控指挥,确保构建一个和谐平安的健康校园。校园视频监控网络能够进行全校各重要区域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录像存储等,图像清晰流畅,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学校其他联网电脑上即时调取。
近几年来,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个电脑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创客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一师一优课评选、福建省三优联评、教师个人空间比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